Mon - Fri : 09:00 - 17:00 山东·青岛
手机答题

扫码关注公众号

App小程序

进入微信小程序

客服微信/QQ号

437192406

返回顶部

裸藻门

藻类知识 2025-8-21 22:04 36人浏览 0人回复
原作者: xhl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五种裸藻属物种的形态特征  藻类植物的一门。 又名眼虫藻门。无细胞壁,植物体除个别种类为树状群体外,都是具鞭毛游动型的单细胞体。多数种类含有与绿藻门相似的色素体,有或无蛋白核,仅有少数种类不具色素体 ...

ssswxb-48-x-jiangxiaodie-1.jpg

五种裸藻属物种的形态特征



 藻类植物的一门。 又名眼虫藻门。无细胞壁,植物体除个别种类为树状群体外,都是具鞭毛游动型的单细胞体。多数种类含有与绿藻门相似的色素体,有或无蛋白核,仅有少数种类不具色素体而成为无色种类,但贮藏物质均为类似于淀粉的副淀粉和脂肪。全世界约 40属, 1000多种。中国现记录有 20属,约 300种。分布较广。多数产于淡水,少数产于咸水和半咸水,极少数生长在潮湿土壤上或冰雪中,也有寄生或附生的种类。

  原生质体表层不同程度地硬化成为表质,表质表面具螺旋或直走线纹;细胞前端有一烧瓶形的贮蓄泡,开口于细胞先端,并自其底部长出 1或 2条,或罕为 3至更多的鞭毛,自先端开口伸出体外;在贮蓄泡的一侧,具 1至数个司排泄作用的伸缩泡,原生质中的废液汇集在其中而渗入贮蓄泡以排出体外;在贮蓄泡的壁上常具一个有感光功能的眼点。营养方式有植物性、纯动物性或腐生性。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中常生长特有的种类,可利用其作为鉴别有机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或净水水质。

  按照 1950年 G. M.史密斯的分类系统,裸藻门仅裸藻纲( Euglenophyceae) 1纲 2目即裸藻目( Euglenales)和柄裸藻目( Colaciales),前者包括能自由运动的种类,分为 3科:①裸藻科( Euglenaceae),②变胞藻科( Astasia-ceae),③袋鞭藻科( Peranemaceae);后者包括附生的种类,仅柄裸藻科( Colaciaceae) 1科。常见的种类多属于裸藻科的裸藻属( Euglena)、扁裸藻属( Phacus)和囊裸藻属( Trachelomonas)。



裸藻门裸藻科的单细胞藻类


裸藻属(Euglena),又称眼虫藻属,隶属于裸藻门裸藻科,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 。其细胞多为纺锤形至针形,前端具1-3根茸鞭型鞭毛、红色眼点和贮蓄泡 ,依靠鞭毛运动并感光。细胞内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同化产物以副淀粉粒形式贮存 。繁殖方式主要为细胞纵分裂,不良环境下可形成孢囊 。裸藻属多分布于富有机物淡水环境,易形成水华,作为水体富营养化指示生物 。部分种类含裸藻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食品及医药应用价值。


分    类:裸藻门裸藻科
代表种:绿裸藻(E. viridis)
鞭    毛:1-3根茸鞭型
繁    殖:纵分裂法
指示生物:水污染
应    用:新资源食品


形态与细胞结构
裸藻属细胞无细胞壁,表质柔软可变形,呈纺锤形至针形 。前端具胞口、胞咽与贮蓄泡相连,贮蓄泡附近有红色眼点用于光感知 。1-3根茸鞭型鞭毛从贮蓄泡伸出,基部轴丝源自基体 。细胞核位于中央,伸缩泡负责排泄 。多数种类含1至多个叶绿体,含叶绿素a、b及β-胡萝卜素 。同化产物为副淀粉粒,呈棒状或环形




生理与繁殖
裸藻属兼具光合自养和异养能力,光照下利用叶绿体产能,无光时吸收有机物 。部分种类含裸藻红素,使细胞呈红色 。繁殖以纵分裂为主,分裂时细胞器均等分配。环境恶化时,细胞分泌胶被形成孢囊,待条件恢复后萌发



分类与系统发育
裸藻属为裸藻科典型属,基于形态特征(如表质线纹、眼点位置)划分物种 。2025年研究通过多基因(18S-23S rDNA)联合分析,确认裸藻属的单系性,并发现中国新记录种。全球已知约150种,中国记录40种




生态作用与影响
裸藻属喜静水富营养环境,过量繁殖形成绿色或铁锈色水华。水华覆盖水面阻碍光照,死亡后释放毒素危害水产 。作为指示生物,裸藻属群落丰度与水体有机污染正相关 。在生态系统中,其作为初级生产者贡献基础生产力,但水华破坏生态平衡。




应用与研究进展
食品与医药:2013年中国批准裸藻为新资源食品。其含59种营养素,裸藻多糖具抗氧化、护肝功效。日本研究(专利号4305785)证实其在癌症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
工业培养:2022年研究通过CRISPR/Cas9敲除纤细裸藻运动基因,获得静态菌株,提升收获效率32-38%。突变株生物量未显著变化,适用于食品、化妆品原料生产 。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437192406 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渔医考试网(微信号:yuyitest_com)字样。
3、网站中所涉及的医学文章内容均由注册医生提供并发布,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真实性有效性背书。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渔医考试执业渔医

渔医考试网

1 粉丝73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