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类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特色海水养殖产业,养殖年产量近10万吨,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是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
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增多、用药不规范、甚至滥用违禁药物等,以至于出现不合格商品鱼上市的现象。由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鲆鲽类生产与销售的瓶颈。
一、病毒性疾病
1、红体病
2、皮疣症
鲆鲽鱼
二、细菌性疾病
1、烂鳍症
2、腹水病
3、肠炎症
4、疥疮病
5、凸眼症
6、脾肾白浊病
慢性感染的病鱼典型特征是身体后半部体色发黑,前半部体色基本正常呈现典型的“两截”现象。发病开始时,病鱼尾端趋黑,接着黑色面积由尾端向头部推进,一般到腹腔部位时病鱼发生死亡。有的病鱼鳃丝出现白色的膨大结节并发生糜烂;解剖腹腔发现肾脏异常膨大而凸出到腹腔中。病变较轻的肾脏表面出现数个灰白色的黍粒状结节;病变较重的整个肾脏发生膨大,质地变硬似干酪状。部分病鱼的脾脏病变表现如同肾脏,有膨大、发白、变硬并伴有肠炎现象。
鲆鲽鱼
三、寄生虫病
1、盾纤毛虫病
2、鞭毛虫病
鲆鲽类工厂化健康养殖“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非常重要,由于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鲆鲽类的疾病主要来自于捕捉、搬运时机械损伤,鱼之间相互撕咬,水质不良、营养障碍等因素而诱发的。如果加强饲养管理,切断水体和病原的传播,在鲆鲽类的工厂化健康养殖过程中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渔医考试网